線上藝廊
展覽資訊

黃金瀑布


 

黃金瀑布

這件《黃金瀑布》可說是台灣柴燒陶藝發展中的一件珍品。林添福長期使用傳統蛇窯燒陶,從小的訓練陶器必須上釉,且燒到釉色飽滿均勻才是上品。為了釉色均勻,還必須將坯體藏在匣缽中燒製,因此蛇窯的溫度大多控制在1180度左右。

民國83年,台灣省陶藝學會在竹南蛇窯舉辦了「重燃古窯柴燒活動」,林添福受到啟發也開始嘗試不上釉自然柴燒。一開始他對現代柴燒陶藝界所追求的以不上釉、自然火痕之美,持持採保留態度,因為溫度過低,才會留下火痕,低溫火痕對他而言是粗陶,他並不喜愛陶藝界所追求土的粗曠自然質感。起初並不認為不上釉能燒出美麗的陶器。

然而在一次又一次嘗試逐漸提高窯燒溫層後, 1996年這件拉坯的簡單瓶,器型十分簡單,反而讓自然落灰有了最佳的表現! 隨著溫度提高到1300度,獅頭山陶土表面生成了紅褐色的自然釉面,土礦中鐵和落灰,共溶成高雅的天目黑釉。自然落灰和陶土共融,產生金黃色結晶,如黃金般燦爛從瓶口湧動,如瀑布般傾瀉而下。在當時的柴燒界,還沒有人燒出如此的自然落灰結晶,而且由窯公自然佈景,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稀之美。

至此,林添福對於柴燒所產生的自然釉之美,產生了強力的創作動力,開始以他所最熟悉的柴燒作為美感的創作表現,跨步勇往直前!